[学]SPG/SEG北京2016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顺利闭幕(附图)
2016/5/5 14:17:24     浏览数 [2027

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抚生
SEG主席约翰 布莱佛德
会场

为期三天的SPG/SEG北京2016国际地球物理会议于2016422日在北京顺利闭幕。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SPG)和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主办,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协办,会议主题为“面向地质目标的地球物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次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是自1987年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SPG)与SEG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中国举办的第十二次小型会议。

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国土资源、中科院、国内外19所院校、部分国际油公司/服务公司驻中国机构等单位的近600名地球物理工作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出席这次大会的有:SEG主席约翰·布莱佛德,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抚生,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总工程师赵邦六,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副主任张永刚,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副总经理杨举勇,总工程师郝会民,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院长曲寿利,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殿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小宏,SEG副主席张捷,SEG董事Xianhuai ZhuSEG中国执行总裁Alfred Liaw

会议开幕式由学术委员会主席郝会民、Xianhuai Zhu主持。杨举勇、周抚生、约翰·布莱佛德先后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主席约翰·布莱佛德、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副总工程师凌云、PGS公司执行副总裁Guillaume Cambois、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国际部总经理周彤、斯伦贝谢WesternGeco亚太区技术经理Martin Bayly、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专家刘春成向大会做了特邀学术报告。

SEG主席约翰·布莱佛德介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石油工业低迷墨西哥湾钻探井数锐减时,恰是3D地震技术发展的高峰。当前,地球物理不仅仅在石油工业低潮中面临发展技术的机遇,就全球而言,面对气候和水资源问题对人类生存的严重挑战,地球物理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他的发言在与会者中引起很大反响。

其它特邀报告展望了世界能源需求变化和经济低迷环境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展示了海上不同地质背景下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速度建模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全方位采集技术、多次波成像技术、宽频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流体和岩性预测结果。

大会报告还展示了新研发的储层沉积演化解释和储层构型解释、储层建模和储层沉积相约束的测井空间插值等技术,建立了油藏孔隙度、渗透率模型,预测剩余油有利分布区。提出了“犁式”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技术,丰富了地震资料低频信息,在Tau-p域压制变深度缆鬼波,从而拓宽了地震资料的频带、提高了分辨率。展示了中国在陆上页岩气区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的应用成果,及海相页岩气甜点综合评价技术和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表明国内在相关技术层面位于较高水平。

会议从投稿中筛选228篇,在5个分会场、22个单元进行了学术交流。

斯伦贝谢、英伟达、帕美智、桔灯以及FEI等公司进行了地球物理及相关领域新方法、新技术的推介宣传。会议同期,有21家地球物理技术、装备及软件企业举办了小型展览,展示了各自独特的产品和技术。

会议主要赞助商,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其最新的研发成果:斯伦贝谢公司,针对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现状,推出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平台Petrel 及井筒技术平台Techlog,多学科协同,提高效率,降低勘探风险。斯伦贝谢团队希望能和业内同行齐心协力,共同为中国石油发展助力;APEX公司向参会代表介绍了Crystal高分辨率综合储层预测、RokDoc岩石地球物理及储层定量解释、MOVE地质构造模拟及分析、Norsar地震正演及采集辅助设计系统、MetaLink天然气预测系统、R3储量评估及管理系统、LCT重磁震联合解释与分析系统等先进软件技术,还介绍了一些与先进软件相关的特色技术;帕拉代姆公司介绍了高精度速度建模及资料偏移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了ES360全方位共反射角道集和全方位方向角道集的概念,用于分析裂缝型储层定量表征,并推出了以Geolog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地层评价和SKUA微地震检测及微地震裂缝建模技术,用于非常规油气储层改造效果评估及生产预测。

CGG公司也以不同形式向大会提供了赞助和支持。

本次会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场面规模宏大。这次小型“SPG/SEG北京国际地球物理会”是三十年来,出席人数、论文数量、参与单位和展商最多、会议服务设施最佳的一次国际会议。代表说“越是石油工业低潮时,越要加强技术交流”,这是会议人数众多,取得成功的重要背景。

在行业低迷的大环境下,能组织如此的盛会,业内单位及人员的积极响应,出乎举办者和参会代表的预料,也得到了广大代表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参会代表的积极响应使得参会人数剧增,致使主办方准备的资料一度告罄,启动紧急预案方满足了代表的会议需求。

2.学术交流广泛。大会上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主席约翰·布莱佛德及BGPPGS、中石化、斯伦贝谢、中海油专家等做的学术报告,面对行业低迷的大环境下地球物理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展示了国内外这几年地球物理技术重要进展和新的发展领域。

大会报告面对地球物理技术发展主题,论述深刻,内容丰富,为会议的成功打下基础。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除传统三大油公司、服务公司、院校外,首次吸引了延长石油及大批中科院、国土资源部系统的技术人员。会议的举办,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技术交流和展示机会,为这个石油行业“寒冬季节献上暖意,并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之间以及对当前行业发展技术动态的了解。

3.青年人才踊跃。参会代表尤其是论文发布者,年轻人居多(8090后),发表的论文水平高,充分展示了地球物理行业后继有人、发展前景广阔的大好形势。

4.互动探讨热烈。由于遴选的八个专题(油藏描述综合研究与应用、复杂地表和山前带的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在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面向地质目标的地球物理数据采集和设计新方法、提高油藏描述分辨率的低频和宽频地震勘探、全波反演在地震成像和解释中的应用、深水勘探的挑战与机遇、经济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紧扣当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难点、热点问题,所以分会场交流座无虚席,出现了近年少见的热烈场面,特别是e-poster形式颇受欢迎。

会议期间,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抚生专门会见了SEG主席约翰·布莱佛德,就双方近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广泛讨论与交流。

 

在行业低迷的大环境下,能组织这样一次盛会,得到了与参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嘉奖,纷纷表示一定要积极参加这一活动,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用自己的创新成果为度过行业严冬做出贡献。


读者反馈
反馈人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反馈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