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5日,SEG北京分部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召开2008年度第一季度学术会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SEG分会指导教师郑晓东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本次学术上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徐礼贵教授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物探技术研究所所长张研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国内外碳酸盐岩勘探最新进展”和“中国石油物探技术需求与发展现状分析”的报告。徐礼贵教授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现代碳酸盐岩和生物礁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储层类型、白云岩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认识,表明:碳酸盐岩发育于广泛的地理气候环境,深水也生长生物礁、热液活动及温差对流引起白云岩化。这些新的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开拓碳酸盐岩勘探研究的范围与视野。此外,碳酸盐岩快速成岩及其在沉积成岩埋深各个阶段的孔隙空间的改造所形成的特殊储层类型,使不同时代不同埋深的碳酸盐岩中具有不同类型的储集空间;三种典型地貌环境下沉积的碳酸盐岩具有不同沉积体系特征,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形态演化反映了海水升降及沉积成岩速度的不同平衡关系,通过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方法可以对碳酸盐岩沉积体系进行划分。张研教授介绍了中国石油目前的勘探领域主要集中在碎屑岩、火山岩和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挑战来自西部山前高陡构造带、沙漠覆盖区、黄土塬等复杂地表条件和诸如岩溶之类的复杂地下勘探目标。张教授同时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勘探技术,如AVO,地震反演、多波多分量和时移地震等技术的适用性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共有57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的48名师生和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9名物探科研人员。会后,学生们表示本次学术会议的收获很大,不仅了解了碳酸盐岩勘探的最新进展,还了解了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需求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今后的科研工作定位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艳东 SEG北京分部 赵红璐)
|